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安川机器人中国区域服务商    

机器人,机器人配件及编程服务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方炎
  • 电话:17823933649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安川 ME1000 重载机器人量产 中国市场国产化率突破 92%—安川机器人
新闻中心
安川 ME1000 重载机器人量产 中国市场国产化率突破 92%—安川机器人
发布时间:2025-09-05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0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【常州,2025 年 9 月 5 日】安川电机中国区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,2025 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订单量同比提升 35%,其中新能源行业订单占比达 41%。这一业绩增长得益于常州生产基地三期工程的全面达产 —— 六轴机器人国产化率跃升至 92%,年产能提升至 18000 台,标准机型交付周期压缩至 7 个工作日,形成 "技术突破 - 产能释放 - 市场扩张" 的良性循环。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及深圳机器人展上,安川全球首款 1 吨负载 SCARA 机器人 ME1000 与数字化锂电池组装系统组成的技术矩阵引发行业关注,彰显其在重载自动化与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技术突破:重载效能与精密控制双重革新

安川 2025 年量产的 ME1000 重载 SCARA 机器人重新定义了高负载自动化标准。这款拥有 6 个自由度的 "大力士" 机器人负载能力达 1000kg,臂展 2440mm,占地面积仅 1075mm×865mm,较传统龙门结构节省 40% 空间。其独特的 2 段升降构造可避免设备干涉,配合 Sigma-5 伺服系统实现 0.02mm 重复定位精度,在新能源电池模组搬运场景中实现每小时 120 次的高速循环作业,能耗较同级别桁架机器人降低 28%。在深圳展会上,ME1000 通过 AI 轨迹优化算法实时调整搬运路径,展示了重载场景下的柔性操作能力。

Sigma-5 系列伺服系统构成技术突破的另一支柱。该第五代伺服产品定位精度达到行业标准的千分之一,自动整定时间从 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以内,通过先进 ASIC 芯片与智能滤波算法实现振动抑制,在 3C 电子精密装配中实现 0.5mm 导线的无损插拔。安川中国研发中心总监介绍:"Sigma-5 与 YRM-X 控制器组成的闭环系统,使锂电池极片堆叠精度提升至 ±0.01mm,不良率控制在 0.03‰以下。"

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产线级应用突破。基于 YASKAWA Cockpit 平台构建的数字化锂电池组装系统,整合 GP7/GP8 机器人与 GA700 变频器,通过实时采集螺丝锁付扭矩、位置偏移等 128 项参数,实现工件类型智能识别与品质追溯。该系统在某动力电池厂应用后,换型调试时间从 4 小时压缩至 45 分钟,设备综合效率(OEE)提升至 93%。

本地智造:供应链韧性支撑市场响应

常州生产基地构建起全产业链本地化能力。通过引入 23 家核心供应商构建产业集群,安川实现伺服电机、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部件 92% 的本地采购率,较 2023 年提升 17 个百分点。基地内建成的智能产线每小时可下线 30 套机器人关节模组,配合 AGV 立体仓储系统,使标准配件库存周转率提升 50%。这种深度本地化使安川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焊接等定制项目中,从需求确认到批量交付的周期缩短至 28 天。

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成效显著。伺服推力辅助技术通过两台 Σ-XS 伺服驱动器协同控制,解决了激光切割设备龙门结构单侧出力不足的行业痛点,同步精度提升至 0.02mm,已批量应用于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的极片切割产线。食品级机器人系列采用 316L 不锈钢关节与 NSF H1 级润滑脂,满足医药包装 Class 8 洁净度要求,本地化改造周期较进口机型缩短 60%。

产能布局持续优化。常州基地新增的重载机器人生产线年产能达 5000 台,配合原有协作机器人产线,形成覆盖 3kg 至 1000kg 负载的全系列供应能力。数据显示,2025 年上半年安川 HC10DTP 协作机器人本土配件使用率达 100%,带动整机产量同比增长 40%,其中新能源专用机型市场占有率升至 27%。

行业拓展: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
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安川形成完整技术闭环。ME1000 机器人在某头部车企电池车间实现电芯堆叠、模组搬运全流程自动化,通过力控传感技术将电芯撞伤率从 0.2% 降至 0.015%,单条产线年节省人工成本超 300 万元。为电池托盘焊接开发的中空腕机器人工作站,采用双机协同焊接工艺,使焊缝强度一致性提升 25%,通过 1600 小时连续运行验证。

数字化解决方案向多行业渗透。在光伏硅片生产中,安川 GP7 机器人搭载纳米涂层真空吸盘,实现 0.05N 精确吸附力控制,破片率从 0.3% 降至 0.02%,直接推动组件制造成本下降 8%。医疗设备装配领域,HC10DTP 协作机器人通过 ISO 13485 医疗认证,配合紫外线消毒模组,在手术器械包装线实现 99.99% 的无菌操作率。

智能服务体系构建竞争壁垒。基于振动分析与电流监测的预测性维护系统,实时监控全球 45 万台安川机器人运行状态,故障预警准确率达 92%。该系统在某汽车零部件厂应用后,计划外停机时间减少 75%,年度维护成本降低 400 万元。安川自主开发的 AI 编程软件使机器人调试效率提升 3 倍,操作人员培训周期从 3 个月缩短至 2 周。

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)报告显示,2025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 210 亿美元,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速领跑各领域。安川通过 "重载机器人 + 数字平台" 的战略组合,正从设备供应商向 "硬件 + 软件 + 服务" 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。随着 ME1000 机器人向储能、工程机械等领域延伸,安川正以技术突破重新定义重载自动化的效率与精度边界,推动工业机器人进入 "新质生产力" 时代。

了解更多—安川机器人
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7823933649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