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9 月 8 日,全球工业机器人核心厂商安川电机(Yaskawa)在芝加哥 Automate 2025 展会上正式推出搭载新一代 AI 控制系统的 MOTOMAN-Next 系列机器人,同时宣布其美国俄亥俄州智能工厂完成首期投产。这一 "技术迭代 + 产能扩张" 的双重战略,不仅强化了安川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 8% 的份额优势,更标志着其在 AI 驱动的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。
本次发布的新产品矩阵涵盖三大系列:面向柔性制造的 MOTOMAN-Next 自适应机器人、针对重型作业的 GP215L/GP300 工业机器人,以及食品级 HC10 DTF 协作机器人。其中旗舰型号 MOTOMAN-Next 采用安川自主研发的 AI 算法与英伟达 GPU 深度融合方案,实现环境感知精度提升 35%,尤其在动态路径规划和异常工况自适应方面表现突出。技术团队现场演示了该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装配中的 "零编程" 作业流程:通过实时学习人类操作员的动作轨迹,三分钟内即可自主完成复杂工件的抓取与定位,重复定位精度达 ±0.02mm。
针对不同行业痛点,安川同步推出专项解决方案。GP215L 凭借 3114mm 超长臂展和 215kg 负载能力,成为大型汽车底盘搬运的理想选择;而负载达 300kg 的 GP300 则通过强化腕部设计,在重型机械装配中实现 0.1mm 级轨迹控制。在协作机器人领域,新款 HC30PL 机器人实现 30kg 高负载与人机协作安全机制的结合,其 IP67 防护等级确保在食品加工、物流码垛等潮湿环境中稳定运行,设备综合效率(OEE)较传统机型提升 22%。
产能布局方面,安川投资 300 亿日元的美国新工厂已完成 70% 本地化生产调试,主要生产六轴机器人及核心伺服电机,预计年产能达 1.2 万台,重点服务北美新能源汽车制造客户。在中国市场,安川通过苏州基地的产线升级,将半导体洁净机器人产能提升 40%,其采用直驱系统的 Semi Star-Gekko 系列,已为中芯国际等企业提供晶圆传输解决方案,振动控制精度达 0.1μm 以下。
应用数据显示,安川新一代机器人在多个行业实现突破。某头部新能源电池厂商引入 50 台 GP300 机器人后,电池模组搬运效率提升 50%,单条产线人力成本降低 38%;在 3C 行业,搭载视觉引导的 MH5F 机器人实现 0.05mm 精度的电子元件装配,不良率下降至 0.03%。这些案例印证了安川 "电机 - 机器人" 垂直整合技术的竞争优势,其核心伺服电机业务为机器人提供了毫秒级响应的动力支撑。
当前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 3200 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17%,其中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和电子领域的新增安装量占比近 60%。业内专家指出,安川 MOTOMAN-Next 系列的自适应控制技术,有效解决了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中的柔性化难题,而其全球产能网络的优化,将加速高端制造技术向新兴市场渗透。
安川电机社长表示,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投入 15 亿美元用于 AI 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研发,目标在新能源汽车焊接领域实现 25% 的市场占有率。随着美国工厂全面达产与中国基地的持续升级,安川正从 "技术供应商" 向 "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" 转型,为全球工业自动化注入 "感知 - 决策 - 执行" 一体化的新动能。
了解更多—安川机器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