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(WRC)的展厅内,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展出的重载工业机器人正凭借 AI 视觉技术精准完成汽车零部件检测作业,单次拍摄即可识别多个特征目标,引发行业对智能制造业升级的热议。作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企业,安川电机(Yaskawa)通过深度融合 AI 技术与绿色制造理念,正以 "技术突破 + 生态构建" 的双轮驱动模式,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解决方案。
技术革新:AI 视觉赋能柔性制造
安川首钢最新研发的机器人柔性凸焊系统成为展会焦点。该系统搭载先进的 2D/3D 视觉识别技术,能够自主识别不同姿态的螺母与复杂工件,实现 "一臂多用" 的柔性生产。当数十个螺母在振动盘中随机排列时,机械臂可精准抓取正面朝上的螺母,与 3D 视觉引导的工件完成高精度对接焊接,彻底取代传统流程中频繁切换抓手的繁琐工序。安川首钢技术中心主任胡婷表示:"机器人行业正经历 AI 驱动的普惠化变革,先进技术正在大幅提升机器人的适应性和易用性,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自动化应用门槛。"
在质量检测领域,安川自主研发的 AI 视觉检测系统展现出惊人效能。该系统仅需 0.3 秒即可完成汽车前地板加强组件上数十个特征目标的检测,准确率高达 99.5%,不仅节省 1-2 名检测员工,更避免了人工检测的漏检风险。研发工程师鲁永帅介绍:"AI 技术的加入让系统基本不受光照、角度、遮挡等条件影响,检测点位更多、适应性更广,已在多家车企生产线 24 小时稳定运转。"
产业协同: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
安川电机通过深度绑定产业链核心环节巩固市场地位。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,凯尔达对外销售的工业机器人中,58.75% 采用安川电机的机器人整机,关联采购金额达 1.28 亿元,占其同期采购总额的 57.12%。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使安川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优势。
在区域布局上,安川电机以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为枢纽,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能力。作为该中心的链主企业,安川与卡诺普等企业形成产业协同,其自主研发的协作焊接机器人已出口 20 多个国家。成华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政策支持,加速了这些智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,推动安川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。
绿色实践:从核心部件到应用场景的低碳转型
安川将绿色基因注入产品全生命周期。早在 2024 年底,与奇瑞联合开发的 95kW 电机及控制器实现重大突破,整机重量较国内现有产品减轻 22%,电驱效率显著提升,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节能的动力核心。这一轻量化技术理念已延伸至机器人产品线,通过优化伺服电机设计和动力传输系统,新一代机器人能耗较上一代降低 18%。
在应用场景端,安川技术赋能的 "星卫来" 系列 AI 清洁机器人成为工业低碳转型的利器。该机器人搭载 AI 视觉系统和多传感器混合导航,能根据脏污类型动态调整清扫策略,在新疆印刷厂、沈阳面粉厂等场所实现智能化清洁,减少传统清洁设备的能源浪费和化学试剂使用。这种 "生产端节能 + 应用端减排" 的双路径,彰显了安川对 "双碳" 目标的深度践行。
面向未来,安川首钢正积极拥抱 AI 大模型技术,计划将视觉 AI 模型更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。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,这家深耕中国市场近二十年的企业,正以 AI 视觉与绿色技术为双引擎,持续降低自动化应用门槛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具普惠价值的 "安川方案",助力构建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了解更多—安川机器人